保护视力健康教育教案(6篇)

时间:2024-07-27 来源:

保护视力健康教育教案篇1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下发的体育卫生工作条例为指导,坚持育人为本,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切实加强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为学生一生的幸福奠定基础。

二、工作目标

1、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对学生进行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卫生健康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改善学校的卫生与教学条件,加强对传染病,学生常见病的预防与治疗。

2、使学生了解一些卫生保健常识,培养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3、开展学生卫生健康与咨询服务。

4、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不断提高其健康水平。

5、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保证学生具有旺盛的精力、愉快的心情投入学习。

6、促进儿童少年心理健康发展、预防心理卫生问题。

5、动员学生家长主动配合学校进行健康教育。

三、学校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年级

1、通过课堂内外的教育,向学生传授卫生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个人清洁习惯,使他们自幼养成讲卫生、爱清洁、维护环境的良好品德。

2、培养学生有规律的生活作息制度,养成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食,既不偏食、挑食、也不过量进食。懂得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自觉地保护环境,并懂得预防接种的好处,自觉接受预防接种。

二年级

1、让学生观察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了解儿童期的正常生长发育,并注意生长发育期应注意的事项。知道保护眼睛、牙齿、耳朵、鼻子的重要。

2、认识到阳光、空气、水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3、了解均衡饮食对身体发育的好处,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年级

1、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懂得并掌握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的方法。

2、教育学生交通安全知识,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3、了解自身的发育及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教导学生安全用电,并知道触电急救的方法及小外伤的处理

四年级

1、使同学们熟记急救、火警、盗警电话号码,在遇到急救病人、车祸、火警等急救、意外事故时,懂得如何打电话。

2、培养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知道人体需要的营养素,知道常见传染病及其预防。

3、懂得体育与健康常识:运动前后的注意事项;过量饮水也会中毒;玩与心理健康;学会调控自己的情绪。

五、六年级

1、使学生理解健康的概念,培养健康的意识行为,懂得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2、让学生了解适时、适体的穿着有益健康,引导学生培养朴素、大方、适时的穿着风格。

3、使学生认识吸毒的危害,教育青少年千万不要因好奇去尝试吸毒。

4、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心理健康的标准使自己逐步具备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看待自己身上的生理和心理变化,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善于听取别人的意见,控制自己的情绪,多参与集体活动,培养良好的兴趣,并懂得如何自我保护。

5、了解环境卫生的重要作用,懂得爱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

6、让学生了解学校健康促进的内容,并在行动上支持和参与学校健康促进活动。

四、工作重点

(一)加强健康教育。

1、认真上好健康教育课,做到有计划、有教师、有教材、有课时、有教案。

2、为学生提供心理、生理卫生知识教育服务。各年级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培养少年儿童提高调控情绪的能力,形成坚强的意志品质,具有预防心理障碍和保持心理健康的能力,具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合作精神。

3、重视学生心理、生理健康教育,开展高年级学生青春期卫生讲座,并配合录像、挂图等,使讲座内容丰富多彩,通俗易懂。

4、提高预防疾病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让学生了解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了解流行性感冒、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等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5、坚持每周"大扫除"制度,着力培养学生卫生习惯,做到常洗澡,勤换衣,勤剪指甲,不喝生水,不随地吐痰等,确保学生健康行为形成率达80%以上。

(二)着力搞好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

1、在硬件上,校舍、采光、厕所、桌椅配置等均达到国家标准。在软件上,政策落实,制度到位,急救、防灾有预案,卫生服务优良,档案资料齐备,实行依法管理。

2、通过宣传教育,让全体师生懂得环境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避免在不利于身体健康的环境(如大雾、灰尘、噪声等)中进行体育活动等。

3、学生个人卫生做到头发整洁、无异味;指甲勤剪;面、耳、颈干净;衣服鞋帽整洁、无异味。教育师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自觉注意合理的营养和饮食卫生,较为合理地安排作息时间,自觉做到不吸烟、不酗酒、远离毒品。

4、搞好健康教育宣传橱窗,印发健康知识宣传资料,利用学校媒体加大宣传教育力度,组织厕所消毒等工作。

5、开展环境卫生评优活动。各班划分包干区。每天由专人检查,当日整改。打分结果公布。积极开展讲卫生、增进健康”的知识竞赛活动。使我校的健康教育工作持之以恒、不断深入。

(三)做好预防工作。

请参考更多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健康教育工作计划

保护视力健康教育教案篇2

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

2022年6月6日是第26个全国爱眼日”。为贯彻落实关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面向儿童青少年和家长宣传普及眼健康科学知识,增强学校、学生和家长重视眼健康的意识,落实《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5年)》,大力宣传《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现就开展教育系统2022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工作通知如下:

一、宣传教育主题

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二、宣传教育重点

1.大力宣传儿童青少年眼健康的重要性和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工作的进展和成效。

2.高度关注儿童青少年眼健康,大力宣传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知识,引导学生自觉爱眼护眼,掌握科学用眼护眼健康知识。

3.深化宣传教育,掌握不同学段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要点,科学防控近视,规范矫正近视,提高视觉质量。

三、工作要求

1.各地各校要充分认识开展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和爱眼护眼工作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宣传眼健康的重要性和近视的严重危害性。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精心部署安排,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借助医疗卫生机构和人员专业优势,协同配合,推进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组织开展好教育系统2022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工作。

2.各地各校要紧密围绕宣传教育主题,制定工作方案,将爱眼日”宣传教育工作与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结合起来,确定专门机构和专人负责,精心部署实施。将近视防控知识融入课堂教学、校园文化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提高中小学生主动保护视力的意识和能力。通过课堂、校园媒体、宣传栏、班会、班团队日等渠道和形式,开展科学用眼护眼健康教育。

3.各地各校要坚持综合防控,宣传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控制近距离用眼时间,落实体育与健康课程课时、增加中小学生户外体育活动,改善教学条件、创造良好视觉环境,引导中小学生科学规范使用电子产品。加强近视监测干预,统筹推进手机、睡眠、作业、读物、体质五项管理”,教育每个学生强化每个人是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养成健康习惯。

4.各地各校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和网站、微博、微信、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手段,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互动感强的爱眼护眼宣传科普活动,特别是要结合《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2—2025年)》《学前、小学、中学等不同学段近视防控指引》,大张旗鼓地宣传爱眼护眼知识和近视防控的重要性,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增强宣传效果。

5.各地各校要坚持家校协同,通过家长信、家长会、家长学校、家长课堂、家长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家长进行宣传,改变家长重治轻防”观念,争取家长对学生视力保护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全社会营造保护儿童青少年视力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的良好社会氛围。

6.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专家宣讲团要发挥优势,充分利用全国爱眼日”契机,创新形式载体,大力开展线上线下近视防控宣传教育工作。

7.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总结本地2022年全国爱眼日”宣传教育工作,于2022年6月25日前报送总结材料至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联席会议机制办公室(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

联系人及电话:黄象好,010-66096231。

电子邮箱:tfwssj2@moe.edu.cn。

教育部办公厅

2022年5月19日

(此件主动公开)

部内发送:有关部领导,办公厅

教育部办公厅2022年5月21日印发

保护视力健康教育教案篇3

[关键词]护生;临床能力;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3-59-05

临床能力是医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掌握相关知识和获取相关技能的能力,包括临床处置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健康教育能力、临床管理能力和科研能力等。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一定的临床能力。因此,培养护生的临床能力,适应社会需要是护理教育的重点之一,也是护理教育者进行教学改革的初衷。

1.护理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自由支配时间较少,只是被动的接受知识,缺乏有效的将所学知识运用到沟通交流、健康教育等方面的训练,不利于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然而在当今社会,护理教育要以现代护理教育观为主线,注重护生多元文化的培养,使其获得专业护士所具备的技能、态度和行为。因此,进行护理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基于临床能力的教学方法改革

2.1临床处置能力的培养

临床处置能力是护士运用护理程序和护理操作技术向服务对象提供整体护理的能力,是护生应该具备的首要能力。然而我国护生的临床处置能力却是各项能力中最薄弱的方面。为此,护理教育者从多角度进行了教学改革。一方面将教学内容有目的的整合,如开设《护理实务临床处置》课程,具体包括课堂模拟训练、开放式实训、综合实训、教学实习和顶岗实习等;另一方面,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如小组演练结合录像反馈法、模拟教学法、AIDA教学法(即引起注意、诱发兴趣、刺激欲望和促成行动四个教学步骤)等;此外,教育者在临床带教模式方面也进行了改革,如目标反馈带教模式和操作分级模式等,都可以提高护生临床处置能力。

2.2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沟通交流能力是指护理人员在护患沟通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对沟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能力,是建立治疗性护患关系必须具备的岗位职业能力。护生沟通交流能力的强弱关系到护患关系、护理质量及专业承诺等方面。因此,护理教育者非常重视通过教学改革培养护生的沟通交流能力,具体体现在:(1)在课程设置方面,通过增设沟通交流课程、人际沟通技巧讲座等方式培养护生沟通能力。(2)在理论教学方面,教育者针对各专科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提高护生沟通能力,如高保真模拟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式学习法、角色扮演、同行评审、标准化病人、情景模拟结合规范化用语培训、网络虚拟临床模拟教学法等;(3)在护理技能教学方面,研究者主要侧重沟通交流与技能的融合,如“模板式”操作用语与技能流程相结合、标准化病人与技能教学相结合、将沟通交流内容纳入护生技能考核标准之中等,使该能力与技能有机结合。(4)在临床教学方面,主要包括经验学习圈理论带教法、反思性学习法、护患冲突案例培训、参加临床服务活动和人际沟通培训等。

2.3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健康教育能力是指护理人员针对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进行教育的能力。其目的是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增强自我保健意识,从而促进健康行为。然而研究显示,护生健康教育能力水平不容乐观,而对健康教育知识和实践却有很大的需求。目前,对于该能力培养的改革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方面。护理教育者通过课程设置和专业课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夯实和拓展护生的专业知识,培养其健康教育能力,如参与式教学模式、阶段式目标教育法、经验学习法、情景模拟演示、标准化病人、实际承担健康教育项目以及进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案例教学和健康教育讲座等方法。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对护生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却不够重视,这可能与临床带教老师日常工作任务繁重、教学意识不强以及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有关。目前,这方面的培养方法仅局限于健康教育路径模拟教学法、健康教育与临床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PBL教学法等。

2.4临床管理能力的培养

临床管理能力是指护理管理者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必备的一系列知识、技能和态度。目前我国护生的管理能力相对较弱,对于这方面的改革也相对较少,主要体现在两方面:在理论教学方面,将护理管理学的实践内容贯穿到护理学基础实训课中,如实行学生干部竞争上岗、举办技能竞赛活动、设立小值日制度和仿真模拟教学等,在临床实践教学方面,运用纽曼系统模式、高保真模拟教学、护士长一对一带教模式和“层级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护生的护理管理水平。

2.5科研能力的培养

科研能力是指运用科学的方法完成科研活动所需的能力或本领。研究显示护生的科研水平较差,具体表现为科研意识欠缺、文献检索和统计知识薄弱、科研设计能力低下等。为此,护理教育者主要从两方面对护理教学进行了改革。首先,巩固、理解和强化护生科研理论知识。如在开展《护理研究》课程的同时,将护理科研设计嵌入所有课程当中,并选用资深教师任教,同时进行文献检索、科研写作、统计分析和循证思维等培训和讲座,为护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能够促进其理解理论和实践与科学研究的相关性;与此同时,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在《护理研究》课程中采用互动式教学、利用博客作为科研知识的传授工具,能够增加护生学习的便利性。其次,科研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如鼓励护生亲自参与护理研究,采用“最佳实践”合作模式(CMBP)、矩阵式临床综合素质团队(MCQ)教育模式、SCI论文讨论、PBL与导师制教学、开展护生研究助理项目(NS-RAP)以及将毕业论文设计植入临床实践中、进行科研实习等,能够促进护生保持积极的科研态度,深刻理解科研知识和研究过程。

保护视力健康教育教案篇4

关键词健康教育输液科效果体会

门诊输液操作因受患者病情、护患双方情绪、就医环境等影响和门诊治疗特有的临时性、随机性、应急性等不确定因素,发生纠纷的机会较多[1]。针对此情况,输液科从2008年2月~2009年12月尝试将健康教育贯穿输液全过程的方法,收到良好效果。

资料与方法

为确保健康教育工作的连续性、系统性,将护士分为配药组、穿刺组及巡视组,由巡视组护士(下称责任护士)重点负责患者输液前、中、后的健康教育工作。儿童输液区每名责任护士负责10~15名患儿的健康教育,成人输液区每名责任护士负责15~20名患者的健康教育。根据门诊输液的特点三组护士每周轮班1次。

输液前健康教育: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儿童在我院门诊输液患者中占较大比例,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案。对新生儿及婴幼儿,我们重点教育对象是患儿的陪护者即家长。我们对成年患者重点介绍科室规章制度、周围环境、输液流程、责任护士姓名等;对患儿家长除上述内容外,还要向其讲解配合护士成功头皮静脉穿刺的方法;对学龄儿童以正面鼓励和讲道理的方法消除他们的恐惧心理,使其主动配合治疗;对行药物过敏实验的患者,向其讲解皮试结果的判定方法及过敏症状,嘱其不得离开输液室等。此阶段教育方式以口头教育为主,辅以简单的示范操作。

输液中健康教育:静脉穿刺成功后,及时向患儿家长或患者指导如何保护静脉通路畅通,防止渗漏;输注药物的作用及不良反应;输液中的注意事项如不得自行调节滴速、传呼器的使用等。指导发热患者如何采取简单的降温措施;腹泻患者如何进行饮食护理;高血压患者口服降压药物的注意事项等,针对不同疾病患者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此阶段教育方式采用口头教育、播放影像资料、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形式相结合。

输液后健康教育:健康教育不是一次性工作,而是一个连续的过程[2]。为巩固治疗效果,输液完毕后,我们再次为患者提供切实可行的健康指导,如合理饮食(婴幼儿合理喂养)、适当锻炼、按时服药等,并发放医患联系卡,提供科室医护人员姓名及联系方式,供患者或家属随时电话咨询,科室人员也可借助此机会督促患者或家属执行健康教育措施。此阶段教育方式主要是采用宣传栏及书面指导形式。

结果

患者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情况,见表1。患者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投诉情况,见表2。护理人员综合素质考核情况,见表3。

表2患者及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的投诉情况

讨论

明确患者及患儿家长的需求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前提:提供适合病人需求的服务,满足不同病人的护理需求,真正做到“因需施护、因人施护、因病施护”,是提高护理质量的惟一途径,是保持护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3]。在工作中,我们要求每位健康教育责任护士在患者输液前认真了解其文化程度、智力水平、情绪状态、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明确其需求,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健康教育方案,以确保健康教育内容的实用性。此举增强了患者及家属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提高了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率。

重视护士综合素质的培养是实施健康教育的基础: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护理人员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管理者在培训护士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重视护士心理学、伦理学、人文关怀、沟通技巧等多元化知识的培训,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提供多形式的教育方式是健康教育有效性的保证: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最终落实在患者对健康教育措施的执行上。为保证患者顺利完成输液治疗及促使其形成良好的健康行为,我们将健康教育工作贯穿到输液治疗的全过程,采取口头教育、书面指导、现场示范、播放影像资料、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多种形式相结合的办法,加深患者及患儿家长对健康教育知识的印象,使其对健康教育措施的执行率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薛素贞,陈喜芳.门诊输液护患纠纷的原因分析与干预措施[J].现代医院,2007:7.

2马璐璐,刘毅,王刚.健康宣教对维持型血液透析患者钙磷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2):59.

3王建宁,梁涛.病人护理需求与护理供给的研究现状[J].临床护理杂志,2004:2.

保护视力健康教育教案篇5

【关键词】青光眼手术健康教育

青光眼是病理性高眼压或正常眼压合并视乳头、视网膜、视神经纤维层损害和青光眼性视野改变的一种致盲病,是目前眼科一种严重的不可逆的致盲性眼病[1]。青光眼手术也仅仅是延缓病程,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手术后的后续治疗、自我护理、按期复诊是患者保持现有视力最切实、最有效的保障。本着“以人为本”的健康护理观,我科对62例青光眼手术后的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择2008年3月~2011年2月期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62名青光眼手术患者,年龄55~84岁,平均年龄62.5岁;患者较配合者58名,一般合作者3名,不合作者1名;初次发病人数59例,复发人数3例;文化程度:小学以下25人。初中30人,高中5人,大专及以上2人。

1.2实施方法

1.2.1健康教育小组的成立由护士长、主管医生、主管护士组成。健康教育小组根据患者情况,制订有关青光眼疾病的健康教育计划和内容,明确教育目的。

1.2.2评估患者情况收集与患者相关的信息,了解患者对自身疾病掌握和了解内容的需要,通过评估,判断患者的健康观、接受能力及方式和对疾病适应能力,确定健康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

1.2.3根据上述评估资料和患者个体差异,确定健康教育内容和目标,包括:①青光眼疾病教育目的和意义,青光眼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及预后;②眼压及眼压监测的意义;③常用的降眼压药物的应用、注意事项及不良反应,禁用药物;④手术指导:讲解手术目的及术后注意事项;⑤制订术后自我护理计划,包括眼部护理(滴眼药水方法、眼球按摩方法、自我监测眼压方法)、作息、饮食、运动计划,预防感染等知识。

1.2.4根据患者情况和教育目标不同,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①患者入院时发放青光眼健康教育宣传单,让患者了解青光眼的知识以及术前、术中、术后注意事项。②群体讲解每周一次,每次1-2小时,将患者在疾病知识方面存在的共性问题,由健康教育小组的成员组织讲解青光眼的定义、诱因、临床表现、预后、治疗方法、用药的注意事项、饮食知识,并辅以图片等教育工具,结合实物示范、练习。③对文化水平较低、年龄偏大、沟通有困难的患者,采取个体辅导,把青光眼患者手术后自我护理保健知识作为重点。及时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以增强健康教育效果。④应随时随地对患者心理疏导,青光眼发作起病急,常有眼痛伴偏头痛,经过手术后患者对手术创伤的反应,大多数患者都有紧张、焦虑等心理状态同时也担心手术结果,为此护理工作者要用亲切温柔的语言安慰患者,要加强对患者情绪等心理状态的观察,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给患者以亲切感,熟悉感和安全感,以减轻其心理压力,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同时良好的情绪也能帮助患者减轻痛苦,促进早日康复[2]。使患者正确面对现实,以乐观的态度积极配合治疗。

1.2.5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评价方法为笔答形式、问答、演示操作相结合。评价内容有:①青光眼科普知识的测试,自我监测眼压和自我护理知识等,评分分4级:90分以上为优,70~89分为良,60~69分为中,60分以下为差。②自我护理能力测试,直接观察患者滴眼药水方法、眼球按摩方法、自我监测眼压方法。分别于实施健康教育前、健康教育后于相同的试题进行测试评分。

2结果

2.1青光眼手术患者知识的总评分情况

青光眼手术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知识的总评分情况,见表1。从表1可见,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知识的总评分优良率比较,经统计学分析,P

2.2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情况

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情况,见表2,经统计学分析,P

表1青光眼手术患者健康教育前后知识的总评分情况n(%)

转贴于

表2患者自我护理能力评价n(%)

3讨论

3.1有利于提高青光眼手术患者的术后自我护理能力

青光眼是以眼压增高、视力下降、视野的缺损为主要特征。现代治疗青光眼措施包括手术和药物治疗,有效控制眼压是治疗青光眼的关键,而眼压的波动常与情绪、睡眠、饮食等因素甚为密切,因此,我们通过评估患者的个体情况,针对患者的健康问题和手术治疗方案,制订最佳健康教育方案和目标,提供适合的教育方法,内容通俗易懂,使患者了解青光眼的知识,认识青光眼的危害。通过讲解、示范的方法,让患者实践自我监测眼压、眼球按摩、正确滴用眼液、出院后定期复诊的意识,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利用自我护理配合手术治疗,合理调整作息时间和饮食,控制不良情绪,有效控制眼压。本结果显示: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后的知识评分比前有了较大的提高,优良率达80.7%,45例患者在健康教育后对青光眼的诱因和高眼压临床表现及作息、饮食、运动方面的知识有了明显的提高,62例患者中,学会控制不良情绪、自我监测眼压、眼球按摩、正确使用降眼压药物和眼药水的人数比以前增多,这表明,健康教育对提高青光眼患者的知识有着积极的作用,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青光眼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3.2有利于提高青光眼患者的复诊率,最大限度保存患者残存视力

有研究表明,对于青光眼视野缺损是否进展的判断需4~8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发现[3]。我们根据各种监测手段的可重复性,制订出合理的监查周期,又因人而异制订具体的监查时间。62例患者在实施健康教育后对青光眼的危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提高了防盲意识,出院3个月统计,42例(67.8%)患者按时复诊监查,这表明,健康教育有利于提高青光眼患者的复诊依从性。

3.3有利于缩短医患距离,有效改善了医患关系,护士及时、准确、全面地为患者提供相关护理知识.能满足患者对相关知识的需求,增强其信心,利于患者康复,提高患者满意度,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文英.青光眼病人不同健康教育方式效果评价[J].护理学杂志,2005年9月第20卷第18期(外科版).

保护视力健康教育教案篇6

关键词:健康教育;康复科护理;应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健康和疾病的认知不断更新。现代医学已从单纯的疾病治疗转变为预防-保健,治疗-康复"四位一体"的新模式。康复医学做为一个重要分支,是研究有关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治疗、训练等问题。目前大多数医院康复科护理人员的专科知识薄弱,健康教育无法满足患者对康复知识的需求,阻碍专科化发展。而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转变为现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1]对护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我科自2003年7月起,将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康复知识做为科室重点,由医生、护士、治疗师组成健康教育团队,"一站式"系统化从患者入院至出院全过程,提供个性化的康复知识宣教与引导,取得很好效果,现介绍如下。

1方法

1.1"一站式"健康教育理念此观念盛行于欧美康复医学领域,认为健康教育不只是护士的工作。在康复医学领域,医生和治疗师应做为主要力量更多的参与其中,从患者住院直至出院、回归家庭的所有环节,康复知识指导和教育都应该无缝链接的贯穿始终。

1.2准备阶段

1.2.1人员的准备我科由科主任带头,医、护、技骨干力量组成健康教育团队。

1.2.2健康教育资料的准备以运动医学、康复医学、中医针灸传统医学三大块为主,从医疗、护理、康复治疗三方面入手,整理国内外本专业最前沿资料。团队成员逐一审核,达成一致版本,从疾病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护理、康复训练等方面形成系统的宣教资料并配相应图片,以病区墙壁图版、资料册、视频的形式,方便患者学习和练习。

1.2.3工作模式的转变全科人员转变思想观念,改变过去不统一的宣教方法。治疗师相对固定的管理病房,可以较全面了解每1例患者的病情。每日由主管医生、主管护师、病区治疗师共同查房,了解患者的治疗康复状态,有针对性的进行康复计划调整,共同进行康复知识的宣教。

1.3实施阶段

1.3.1收集健康教育问题资料患者入院后治疗师、护士通过交谈、询问、查体、查阅病历资料等方法收集资料,分别完成康复评定表和入院护理评估单。根据个人评估情况,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制定出初步的康复方案和健康教育内容,并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时间排序形成计划单,教育内容在住院期间补充修订,每项教育内容可重复实施和评价。

1.3.2确定教育目标

近期目标是住院期间熟悉自身疾病知识,保持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护理、治疗,加快康复进程。远期目标是使患者及家属建立正确的行为和日常生活方式。

1.3.3实施教育计划

1.3.3.1住院期间主管护士和治疗师按照制定的康复计划,分工协作进行。护士根据教育计划,遵循个体化原则和分阶段的原则进行教育[2]。上午是我科治疗相对集中的时间,患者在病床接受针灸、主被动功能训练,由治疗师进行系统的的康复指导和练习,如针灸的注意事项、疗程、关节松动、肌肉力量的锻炼。治疗同时静脉输液,主管护士从护理角度进行心理疏导、防跌倒、药物作用、化验检查结果、早期功能训练的好处及注意事项等详细讲解,使患者更加加深了解。下午是我科机器理疗和在功能训练厅训练时间,以疾病分类通过播放视频、图文、训练器械、示范等方法由治疗师进行指导。如颈椎操、锻炼腰肌力量的"飞燕式""拱桥""五点支撑",偏瘫患者步态、平衡练习等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易于每个患者及家属接受。

1.3.3.2体现个性化的教育特点及康复评定不同患者的社会背景、文化程度、年龄段不同,其疾病进程、健康问题和心理状态也不同。我们以为患者解决实际问题为指导,进行有效的个性化教育。主管治疗师和护士根据每个患者的康复计划、有针对性的实施康复及教育,建立定期康复评定机制、分别为首次、住院期间3~5d、出院前这几个阶段。收集患者康复进展情况、医生的反馈、家属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修订完善,使每个患者享受最完整的康复指导。

1.3.3.3出院指导及家庭康复计划制定患者出院时按照医生的目标,主管护士和治疗师从心理、饮食、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方式、复诊等几大方面进行出院指导。一方面由治疗师制定家庭康复计划,教会患者及家属。特别对行动不便的患者提出家庭改造方案,以利于如轮椅等辅助工具的使用。另一方面护士建立健康档案和定期随访制度。每周电话随访及指导,对患者的问题及时解决。

2结果

根据"患者对科室满意度调查表"、"医生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等反映出。自我科实行"一站式"健康教育模式以来,患者对疾病康复信心增加,主动参与康复的意识、依存性、康复知识知晓率提高,平均住院日数缩短。医生、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增加,治疗师的职业成就感增加。

3结论

健康教育是传授健康知识的重要途径,是整体护理的重要内涵。传统的健康教育大部分由责任护士实施。健康教育通过研究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以此来影响人们的行为[3]。因为护理工作繁杂琐碎,工作量大,且时间和精力有限。因此,在实施健康教育的过程中随机性大,往往缺乏计划性、针对性、时间性和规范性[4]。导致健康教育的效果不理想,对其康复进程产生一定影响。实施"一站式"健康教育模式后,护理人员的康复理念、技能提升,使康复护理工作更加全面化、制度化,有利于向专科发展。随着时代进步,现代医疗过程中更加强调人文关怀,即在治疗过程中,时时刻刻为患者着想,以有利于患者康复为终极目标,全方位地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强调在护理过程中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尽可能地满足患者的要求,只有让患者在治疗过程中获得舒适和满意,才能保持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主动参与到护理工作中,保证护理的效果[5]。

健康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医学进步的产物,医院健康教育是促进医院由单纯的治疗向预防、治疗、护理、康复一体化保健服务转变的重要手段。而"一站式"的健康教育模式,恰好是将康复医学专业的发展与现代医学理念相结合。健康教育是经过一定的教育过程,让人们拥有自我保健的能力[6]。患者的康复观念改变,最大程度的恢复生活能力,提高生存质量,重返家庭,回归社会。

参考文献:

[1]胡静超,姜安丽.国内外护理学分析研究现状[J].护理研究,2014.3.

[2]李英辉,汤仕忠,陈文姬,等.心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患者情绪和糖代谢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08,6(12):1279-1280.

[3]张丹.健康教育在外科护理应用中的重要性[J].中国伤残医学,2011,19(7):90-91.

[4]张锦玉,我国护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现状与发展[J].护理杂志,2009,26(1A):32-33

【保护视力健康教育教案(6篇) 】相关文章:

小学学校工作总结范文(整理5篇) 2024-06-19

季度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6-11

转正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1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初级电工教学教案(6篇) 2024-07-27

保护视力健康教育教案(6篇) 2024-07-27

网络媒体的发展(6篇) 2024-07-27